近日,隨著直徑2.2米的巖石頂管機精準吊裝下井并完成調試,由湖北路橋承建的武穴北灌區新建擴建工程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(EPC)工程(以下簡稱“武穴北灌區項目”)蔡宕隧洞工程正式進入主體施工階段。這一關鍵節點的完成,標志著該項目在復雜地質條件下實現零爆破施工邁出實質性步伐,為智慧水網建設按下“加速鍵”。
蔡宕隧洞全長1121米,設計流量3.8立方米/秒,位于荊竹水庫西干渠JX14+500至JX15+585段,是連通灌區水源與渠系的地下“輸水動脈”,是武穴北灌區智慧水網建設中的關鍵節點工程之一。工程創新采用φ2200JPCCP管結構,較傳統工藝管徑提升10%,通過一次開挖成型的機械化施工,有效破解了武穴北部丘陵地形對地表渠道建設的限制,連通不同灌區的水源和渠系。通過地下隧洞輸水,有效克服了武穴市北部丘陵地形對地表渠道的限制,避免了繞行損失,實現了高效輸水。
武穴北灌區項目團隊聯合設計單位將原鉆爆法優化為頂管施工工藝,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。其一,地質原因:進出口200米段埋深僅10-20米,屬于五類破損圍巖。鉆爆法施工易震損左側陳家凹民房,影響居民生活及施工進度;而頂管法對地質擾動較小,能夠避免此類問題。其二,施工工藝:隧洞地層為全風化片麻巖(五級巖石)。鉆爆法易產生不規則松散體,增加二次爆破的難度與安全風險;頂管法適應性強,能夠匹配復雜地質及施工條件。其三,施工工期:鉆爆法月掘進長度為70-110米(IV/III類圍巖),1.1公里隧洞需約11.3個月;頂管法月掘進長度達240-300米,僅需3.6個月,工期縮短近70%。